交通事故醫療費是按責任主次承擔的嗎
《交通事故賠償常見問題解答》
一、醫療費該由誰出?
發生交通事故后,如果有人受傷,首先要確定雙方的責任。交通管理部門會調查事故原因,判斷誰的責任更大。如果是兩方都有責任,醫療費就按照責任大小來分攤。
比如一輛小汽車和電動車相撞,交警認定汽車司機負主要責任,電動車騎手負次要責任。這種情況下,汽車司機需要承擔大部分醫療費,電動車騎手承擔小部分。具體比例要看當地規定,通常是主責70%、次責30%。
法律依據主要有兩個文件。第一個是《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》第60條,它說交警要根據當事人的行為對事故的影響來定責。第二個是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76條,明確說明賠償順序:先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賠付,不夠的部分再按責任分攤。
二、十種賠償項目要記清
交通事故賠償包含十個主要項目。第一是醫療費,需要醫院開具的收費單據。如果要轉院治療,必須取得原醫院或交警的同意。后續治療費用也需要保留憑證。
第二項是誤工費。有固定工作的人按實際減少的收入算。自由職業者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計算,如果無法證明收入,就參考當地同行業平均工資。
第三是住院伙食補助,標準參照公務員出差補助。如果去外地治療,合理的食宿費也能報銷。第四項護理費,按護工收入計算,沒有收入就按當地護工標準。通常只算一個護工,特殊情況可以增加。
三、交通住宿費怎么算?
第五項交通費需要保留車票,路線要和就醫記錄對應。第六項住宿費,外地治療期間的實際花費,合理部分可以索賠。第七項營養費要有醫生證明,說明需要補充營養。
第八項殘疾賠償金比較復雜。計算方法是當地城鎮居民年收入乘以20年,再乘以傷殘等級系數。60歲以上每多一歲減一年,75歲以上按五年算。比如十級傷殘系數是10%,九級20%,以此類推。
四、特殊器具費用要留意
第九項是殘疾輔助器具費。包括輪椅、假肢等,按普通型號價格計算。更換周期要參考專業機構建議。第十項后期護理費,需要醫院或鑒定機構出具證明。
這里要注意三個要點:所有費用都要保留票據,治療必須選擇正規醫院,賠償標準參照事故發生地規定。如果對賠償有疑問,建議咨詢專業律師。
五、賠償流程分三步走
第一步立即報警,由交警出具事故認定書。第二步治療結束后做傷殘鑒定,確定賠償金額。第三步先找保險公司理賠,不足部分再向責任方追討。
遇到對方不賠的情況,可以直接起訴。起訴時要準備事故認定書、醫療記錄、費用清單等證據。法院判決后,可以申請強制執行。
特別提醒兩點:私下和解要簽書面協議,重大事故最好請律師協助。賠償協商不成時,不要超過三年訴訟時效。平時開車要買足保險,交強險不夠可以加購商業險。
這些規定看著復雜,其實記住三點就行:及時報警定責任,保存所有治療憑證,賠償協商要書面化。遇到問題不要慌,法律程序能保障你的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