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中損失怎么賠償
交通事故賠償指南:5個關鍵問題全解析
一、賠償的基本原則是什么
發生交通事故后,賠償主要看責任劃分。誰的責任大,誰就要多賠償。這個原則在法律上叫做過錯責任原則。比如兩車相撞,交警判定一方承擔70%責任,這方就要承擔七成賠償。
賠償需要覆蓋受害者的實際損失。這些損失包括看得見的費用,比如修車錢、醫藥費。也包括間接損失,比如受傷期間不能工作的工資損失。如果有人受傷嚴重或死亡,還可能涉及精神賠償。
二、具體要賠哪些費用
賠償項目分為五類。第一類是治療費用,包含掛號費、手術費、藥費。第二類是護理費,請護工的費用或者家屬請假照顧的誤工費。第三類是交通費,包括去醫院的車費和運送傷員的費用。
第四類是誤工費,按受害者實際工資計算。沒有固定工作的,參考當地平均工資。第五類是特殊情況費用,比如需要加強營養的伙食補貼,或者造成殘疾的輔助器具費。
三、責任比例如何影響賠償
交警的事故認定書是關鍵證據。主要責任方通常要承擔70%-90%的賠償。比如修車總費用10萬元,主責方承擔70%就是7萬元。如果雙方都有責任,按比例分擔。行人被撞的情況比較特殊,法律規定機動車至少要承擔10%責任。
全責方要承擔全部賠償。但要注意保險公司的賠償限額。如果損失超過保險額度,超出部分要責任方自己承擔。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除了交強險,還要買商業第三者險。
四、糾紛怎么解決
雙方能協商最好,可以快速拿到賠償。協商時要簽書面協議,寫清楚賠償金額和支付時間。談不成就找交警調解,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。
調解不成就要打官司。起訴前要準備六類證據:事故認定書、醫療記錄、費用發票、工資證明、護理證明、交通費憑證。視頻證據現在很重要,行車記錄儀和監控錄像都能作為證據。
五、特別注意三個要點
第一是時效問題。人身傷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是三年,從治療結束開始算。超過時間法院可能不受理。第二是保險理賠順序,先由交強險賠償,不夠的部分用商業險,最后才是責任人自掏腰包。
第三是證據保存技巧。事故現場要立即拍照,拍全景也要拍細節。醫療費發票要醫院蓋章,網購藥品要有購買記錄。請假證明要單位蓋公章,寫清楚請假時間和扣發工資金額。
相關法律規定:
《民法典》第1182條寫明,傷人必須賠償醫療費、護理費、交通費、營養費、誤工費?!兜缆方煌ò踩ā返?6條規定,機動車事故賠償按特別法優先原則處理。
實際案例:2025年北京某案中,電動車闖紅燈被判主責,但因機動車未減速,最終判機動車承擔40%責任。賠償包含12萬元醫療費、3個月誤工費,法院還支持了1萬元精神損失費。
遇到事故不要慌,按這五步處理:1.確保人員安全 2.報警并保護現場 3.收集證據 4.及時治療 5.咨詢專業律師。記住賠償不是施舍,是法律賦予的權利,要用正確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