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主責和次責怎樣賠償_交警劃分三七分后雙方怎么賠
交通事故責任賠償全解析
一、事故責任認定標準
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需要遵循具體規則。當車輛發生碰撞時,交警會通過現場勘查確定責任比例。責任劃分依據包括駕駛行為是否違規、是否遵守交通信號燈、是否保持安全距離等關鍵因素。
二、主次責任賠償比例
在機動車之間的事故中,主要責任方承擔70%賠償,次要責任方承擔30%。比如兩輛汽車相撞,責任七三開的劃分最常見。當事故涉及行人或電動車時,賠償責任比例會加重。機動車主責需承擔80%賠償,次責也要承擔40%。
交強險會優先賠付2000元財產損失。超過這個金額的部分才按責任比例分擔。例如修理費總計1萬元,先由交強險支付2000元,剩下8000元按責任劃分。主責方需承擔8000元的70%即5600元,加上交強險已付部分,實際賠償7600元。
三、特殊賠償情形處理
未投保交強險的車輛發生事故,車主需自行承擔交強險應賠金額。例如造成他人受傷需賠償18萬元,交強險醫療賠償限額1.8萬元應由車主自掏腰包。剩余16.2萬元再按責任比例分擔。
即使事故中無責任,交強險仍需賠付。根據規定,無責方交強險需賠付死亡傷殘1.8萬元、醫療費1800元、財產損失100元。這是法律規定的保障機制,確保受害人能獲得基礎賠償。
四、賠償執行流程
事故處理第一步是聯系保險公司。交強險賠償不按責任比例,直接在限額內賠付。超過限額部分才按責任劃分。醫療費超過1.8萬元時,超出部分按責任比例分攤。
收集完整證據材料很重要。包括事故認定書、醫療票據、維修清單等。雙方對賠償有爭議時,可申請交警調解或向法院起訴。注意人身傷害賠償訴訟時效為1年。
五、重點注意事項
私了協議要寫明賠償明細。建議注明"賠償后不再追究責任"等條款。重大事故不建議私了,可能存在后遺癥風險。
保留所有費用憑證最關鍵。打車發票、護理費收據都要保存。誤工費需要單位出具收入證明。傷殘賠償需司法鑒定報告支持。
法律明確規定賠償順序。交強險→商業險→個人承擔。2025年交強險新規將死亡傷殘賠償提至18萬元,醫療費1.8萬元,財產損失仍為2000元。
典型案例:張先生駕車撞倒電動車,交警認定主責。傷者醫療費5萬元。交強險先賠1.8萬,剩余3.2萬按80%賠償2.56萬,合計賠付4.36萬元。商業三者險可覆蓋主要賠償。
特別提醒:雨天未減速、轉彎未讓行常被認定全責。安裝行車記錄儀能有效固定證據。遇到事故保持現場,及時報警備案,這些措施能更好維護自身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