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全責按什么比例賠償
【交通事故全責賠償與處理指南】
一、全責方需要承擔哪些賠償項目
發生交通事故后,如果被認定為主要責任人,需要承擔九項基本賠償費用。第一項是醫療費用,包含傷者治療產生的所有醫藥費。第二項是住院伙食補助費,按照實際住院天數計算。第三項是異地就醫產生的交通費和住宿費,需要保留正規票據作為憑證。
康復治療費用也需要賠償,包含出院后的理療和復健支出。醫療輔助器具費用需要計算在內,例如輪椅或假肢等器械。護理人員費用根據實際護理天數和標準支付,通常參照當地護工工資水平。
因事故導致無法工作的誤工費用,需按傷者實際收入計算賠償。如果傷情達到殘疾標準,需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。殘疾程度特別嚴重的,還要按月發放傷殘津貼。
二、特殊情形下的補充賠償
對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傷者,可獲得兩項額外補償。第一項是傷殘就業補助金,用于補償工作機會的喪失。第二項是工傷醫療補助金,用于后續治療費用。這兩項補助需要向社保部門申請辦理,具體金額依據當地社保標準確定。
三、處理事故的六個關鍵步驟
遇到交通事故時,駕駛員應當立即執行六個操作流程。第一步立即停車熄火,打開車輛危險警示燈。第二步在車后放置三角警示牌,普通道路需放置50米外,高速公路需放置150米外。第三步檢查人員受傷情況,優先救助重傷人員。第四步撥打122報警電話,說明事故地點和傷亡情況。第五步拍攝現場照片,包含車輛位置和碰撞痕跡。第六步聯系保險公司,告知事故基本情況。
四、現場保護與傷員救助要點
移動傷員時必須做好現場標記。使用粉筆或石塊標注傷員原始位置,記錄車輛輪胎印跡走向。如果現場有散落物品,應保持原狀拍照取證。傷員送醫后,要留存醫院診斷證明和繳費單據。
五、法律規定的賠償標準
《民法典》第1179條明確規定了賠償范圍。該條款將賠償分為三個層級:基礎治療費用、傷殘賠償和死亡賠償。基礎費用包含醫療費、護理費和營養費等七項支出。傷殘賠償增加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。死亡賠償需支付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,具體金額參照受訴法院所在地年度人均收入計算。
每個賠償項目都有明確計算方式。醫療費按實際支出結算,但需提供正規醫療機構票據。誤工費根據受害人收入證明確定,無固定收入者按行業平均工資計算。護理費參照當地護工勞務報酬標準,住院期間按實際天數計算。
事故處理過程中要注意三個時間節點。交警部門需在10個工作日內出具責任認定書。醫療費預付應在搶救結束后3日內完成。賠償協商期限為責任認定書送達后15日內,逾期可向法院提起訴訟。
賠償金支付方式有兩種選擇。一次性付清適合賠償金額較小的情況。分期支付適用于大額賠償,但需約定具體支付時間和違約責任。雙方達成協議后,建議到公證處進行協議公證。
特別提醒兩點注意事項。第一,私了協議需包含"賠償后不再追責"條款。第二,收到賠償款應出具書面收據,注明"所有賠償已結清"。這些措施能有效避免后續法律糾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