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交通事故最易遭拒賠
車險理賠暗藏的八大拒賠陷阱
一、洗車時撞車竟遭拒賠
張先生的新車在洗車店發生碰撞事故。他倒車時撞到鐵欄桿,但保險公司拒絕賠償。合同中的免責條款規定,在營業場所養護期間發生事故不賠。張先生承認簽合同時沒仔細看條款,但認為這些規定不公平。保險公司使用通話錄音作為拒賠證據,雙方陷入糾紛。
二、這些常見事故都可能被拒賠
調查發現許多車主遭遇類似情況。第三者責任險不賠車內乘客受傷,車損險不賠單獨破碎的車燈或后視鏡。小區刮蹭找不到肇事者時,車主需自付20%維修費。不同保險公司免責條款差異大,有的規定私車公用少賠5%,丟車鑰匙少賠1%。
三、保險公司為何熱衷免責條款
保險公司解釋免責條款能預防騙保風險。比如同一車主名下車輛相撞難以調查,直接規定不賠。各公司自行制定條款,導致賠付標準混亂。車主必須簽字同意才能購買保險,但多數人不會仔細閱讀合同內容。
四、八種典型拒賠情形要當心
1.車身劃痕無碰撞痕跡不賠
2.二手車未過戶保險不賠
3.維修保養期間事故不賠
4.單獨玻璃破損需單獨投保
5.肇事逃逸少賠20%
6.私車公用少賠5%
7.丟鑰匙少賠1%
8.高空墜物砸車需單獨險種
五、購買車險如何保障權益
律師提醒重點查看加粗標注的免責條款。要求保險公司提供條款說明,對不合理內容可提出異議。保留所有溝通記錄,必要時作為法律證據。購買前比較不同公司條款,特別注意易發事故的賠付規則。出險時注意措辭,避免被錄音當作拒賠借口。
保險公司必須用醒目方式提示免責內容。若未盡告知義務,車主可起訴維權。定期檢查保單內容,車輛用途變更及時報備。保留購車發票、行駛證等重要文件,確保理賠手續齊全。
這個案例揭示車險合同存在明顯信息不對稱。消費者應提升法律意識,監管部門需規范條款制定標準。只有雙方權責對等,才能真正實現保險保障功能。建議建立行業統一免責條款范本,禁止設置不合理免責內容,維護車主合法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