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路交通事故鑒定有哪些常識
道路交通事故鑒定必須知道的五個要點
一、傷殘評定要找哪些人來做
交通事故中的傷殘評定工作由法醫負責。如果現場沒有法醫,就由處理事故的辦案人員來做。遇到復雜的傷情情況,辦案單位可以請專業機構的鑒定人員幫忙。受傷的人要在治療結束后才能申請傷殘評定。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,會根據醫院的證明和國家的標準來劃分傷殘等級。
二、申請傷殘評定的具體步驟
受傷人員在醫院治療全部結束后,要向處理事故的公安機關提出書面申請。這個申請需要寫明事故發生經過和治療情況。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后,會在30天內安排傷殘鑒定。鑒定時要帶上醫院的所有檢查報告和診斷證明。如果對鑒定結果不滿意,可以在15天內申請重新鑒定。
三、傷殘等級劃分的三個核心標準
所有傷殘等級都從三個角度進行判斷。第一是日常生活能力,看受傷后能否自己吃飯、穿衣、上廁所。第二是工作能力,判斷還能不能繼續原來的工作。第三是社交能力,評估與人交往是否受影響。這三個方面的情況越嚴重,評定的傷殘等級就越高。
四、十級傷殘的具體表現說明
一級傷殘最嚴重。這類傷者完全不能自己生活,必須有人全天照顧。他們只能躺在床上,也沒有辦法和人正常交流。二級傷者雖然能在床上坐起來,但所有活動都需要別人幫忙,完全不能工作。三級傷者可以在家里活動,但做不了復雜的事情,需要有人經常看護。
四級傷者生活大部分能自理,但有時候需要幫助。他們只能在住處附近活動,不能做需要體力的工作。五級傷者能做簡單家務,但長時間活動會感到吃力。六級傷者可以照顧自己,但工作效率比受傷前降低很多。七級傷者能正常生活,但工作時間必須縮短,不能加班。
八級傷者可以獨立生活,但不能出遠門。他們需要經常休息,工作時容易感到疲勞。九級傷者日常活動沒有問題,但學習和工作能力明顯下降。十級是最輕的等級,傷者基本能正常生活,只是某些時候會感到不便。
五、不同傷殘等級的關鍵區別
判斷傷殘等級主要看三個變化程度。一級到三級屬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,傷者需要長期照顧。四級到六級是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,還能做些簡單工作。七級到九級屬于部分喪失勞動能力,可以從事輕松的工作。十級對勞動能力影響最小,傷者基本能繼續原來工作。
每個等級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活動范圍。重傷等級(1-3級)的人只能在床上或家里活動。中等傷殘(4-6級)可以在住處附近活動。較輕等級(7-10級)的活動范圍基本不受限,但長時間活動會感到吃力。工作能力的變化也很明顯,重傷等級完全不能工作,較輕等級只是工作效率降低。
如果對傷殘評定結果有疑問,可以直接聯系處理事故的交警部門。他們可以幫忙解釋評定標準,也可以協助申請重新鑒定。需要法律幫助的,可以咨詢專業交通事故律師。很多律師事務所提供免費咨詢服務,幫助當事人維護合法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