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交警幾乎不判全責_交警為什么不劃分責任
交警為什么很少認定全責?事故處理要怎么做?
一、交警為什么很少認定全責?
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寫明,機動車和非機動車、行人發生事故時,如果非機動車或行人沒有錯,機動車要全賠。如果非機動車或行人有錯,就按錯誤大小減少機動車賠的錢。就算機動車完全沒錯,最多也只賠10%。這說明法律根本沒說必須判全責,而是看誰錯得多。
舉個例子,張三開車撞了闖紅燈的電瓶車。雖然電瓶車闖紅燈有錯,但張三車速太快也有問題。這種情況下,交警會判雙方都有責任。只有一方完全沒錯才可能判全責,但實際這種情況很少見。
二、責任劃分的三個關鍵原則
交警處理事故主要看三個原則。第一是過錯原則,誰犯錯多就多負責。比如李四開車看手機追尾前車,基本要擔主責。第二是公平原則,當查不清誰錯得多時,雙方各擔部分責任。第三是交通秩序原則,不能讓處理結果影響道路暢通。
去年有個真實案例,兩輛貨車在路口相撞導致大堵車。交警快速認定雙方各擔50%責任,先讓車輛挪開恢復交通。這種處理既符合法律規定,又保證了道路暢通。
三、事故處理的四個步驟
第一步要立即確認現場情況。記下時間、地點、天氣、路面狀況。比如下雨天要記錄積水情況,夜間要確認路燈照明。第二步要收集證據,用手機拍下車輛位置、剎車痕跡、散落物。如果有目擊者,要留下聯系方式。
第三步要在三天內申請責任認定。帶著現場照片、行車記錄儀視頻到交警隊填申請表。第四步對認定結果不服的,可以在三天內申請復核。復核還不滿意,就要到法院起訴。
四、真實案例帶來的啟示
案例一:王師傅右轉時撞上直行電動車。交警查看監控發現電動車超速,最后判王師傅主責、電動車次責。這個案例說明機動車轉彎要讓直行,但對方超速也會影響責任劃分。
案例二:高速上追尾事故,后車司機說自己剎車失靈。交警檢測發現剎車系統正常,最終判后車全責。這個案例提醒駕駛員要定期檢查車輛狀況。
五、法律條文的核心要點
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說得很明白:全錯的人全賠,雙方都錯就按比例賠,分不清對錯就公平分攤。去年有個典型案例,老人突然橫穿高速被撞,家屬索賠80萬。法院認定老人負主責,司機因超速擔次責,最后判賠12萬。
處理事故要記住三個重點:第一時間報警,完整保留證據,及時申請認定。對結果有疑問可以找專業律師咨詢。現在很多城市都有免費法律咨詢熱線,遇到問題不要自己硬扛。
重要提醒:事故認定書出來后,15天內不申請復核就失效。賠償協議最好找律師把關,避免私下和解吃虧。保留所有醫療發票、修車單據,這些都是索賠的關鍵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