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肇事后逃逸如何處罰
# 交通肇事逃逸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?
## 一、逃逸行為會產生新違法責任
交通事故發生后,受傷的人通常會處于危險狀態。這種危險是肇事者的違法行為造成的,所以法律要求肇事者必須立即救助傷者。如果司機選擇逃跑不救人,等于又犯了一次法。不管是賠錢、扣分還是坐牢,逃跑的人都會受到更嚴重的處罰。
逃跑的人不僅沒有盡到救人義務,還讓事故現場被破壞。這給警察查案增加了困難,也讓受傷的人得不到及時幫助。法律對這種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,就是要阻止司機逃避責任。
## 二、駕照被永久吊銷
根據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101條規定,只要發生事故后逃跑,不管事故大小都要吊銷駕照。而且這輩子都不能再考駕照,這輩子都不能再開車上路。
這條規定直接處罰逃逸的司機。就算事故本身不嚴重,只要逃跑就要付出終身禁駕的代價。很多司機以為小事故逃跑沒關系,其實法律處罰和事故大小無關,只看有沒有逃跑行為。
## 三、賠錢要負全責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92條明確規定,逃跑的司機要承擔全部賠償。除非能證明對方也有錯,這時候才能少賠點錢。但需要逃跑的人自己找證據證明,這對司機來說非常困難。
法律這樣規定有三個原因:第一,保護傷者權益;第二,懲罰逃跑行為;第三,防止司機破壞現場。如果司機不跑,警察還能根據現場判斷責任比例。司機逃跑導致現場破壞,自然要承擔最重的賠償責任。
## 四、坐牢時間變長
普通交通事故構成犯罪判三年以下,如果逃跑就要判三到七年。如果因為逃跑導致傷者死亡,最少判七年,最高能判十五年。法律把逃跑當作加重處罰的條件,就是要讓司機明白逃跑后果更嚴重。
比如同樣造成重傷的事故,不逃跑可能判兩年,逃跑就會判五年。要是傷者本來能救活,因為司機逃跑耽誤治療死亡,刑期直接升到七年起步。這些規定都在提醒司機,留在現場救人對自己也有好處。
## 五、可能變成故意殺人
最嚴重的情況是司機為了逃避責任,把傷者藏起來或者丟到偏僻地方。這種情況不再按交通事故處理,而是按故意殺人罪定罪。故意殺人罪最高能判死刑,和交通事故量刑完全不是一個等級。
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規定,轉移傷者導致死亡按故意殺人處理。比如有司機把傷者扔進河溝導致溺亡,或者藏在樹林里導致凍死,這些都屬于故意殺人。這時候不僅要賠錢,還可能面臨無期徒刑甚至死刑。
通過這五個方面可以看出,法律對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層層加碼。從賠錢、吊銷駕照到判重刑,逃跑帶來的后果遠超事故本身。這些規定既是為了懲罰違法者,更是為了督促司機積極救助傷者,維護交通事故中的生命權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