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逃逸如何處罰
交通肇事逃逸的五大法律后果
一、三種法律責任等著逃逸者
撞車后逃跑會帶來三種法律懲罰。民事責任方面,《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第九十二條有明確規定。發生交通事故后逃跑的人要承擔全部賠償責任。但如果有證據證明對方也有錯誤,可以少賠一些。這條規定有特殊之處,法律直接認定逃跑的人有責任,不需要交警來劃分責任比例。
逃跑的人需要自己找證據證明對方有錯,這比正常事故處理更難。比如張三撞了李四后逃跑,后來監控拍到李四當時闖紅燈,這樣張三才能減少賠償。如果找不到這類證據,張三就要賠全部損失。
二、駕照被永久吊銷
按照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一百零一條,只要撞車后逃跑,不管事故大小都要吊銷駕照。而且這輩子都不能再考駕照。這條規定非常嚴格,哪怕只是輕微剮蹭后逃跑,也會失去開車資格。
比如王五倒車時蹭到路邊停放的車,因為害怕賠償選擇逃跑。后來車主報警查到他,雖然車損只有2000元,但王五的駕照還是被永久吊銷。這種處罰比普通交通事故嚴重得多。
三、可能坐牢甚至判死刑
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了三個量刑檔次。普通交通肇事罪最多判3年,逃跑的判3-7年,逃跑致人死亡的判7年以上。如果逃跑時把傷者藏起來導致死亡,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,最高可判死刑。
2010年鄭州民警張XX撞人后拖著傷者逃逸的案件就是典型。他不僅撞死一人,還拖著傷者跑出1.5公里,最后被以故意殺人罪判死刑。這個案例說明,逃跑可能讓事故后果升級為更嚴重的犯罪。
四、什么情況算肇事逃逸
《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》第七十四條明確,只要是為了逃避責任離開現場就算逃逸。包括兩種情形:自己開車逃跑和棄車逃跑。比如把撞壞的車留在現場,人卻偷偷溜走,這也屬于逃逸。
有個案例是司機李四深夜撞倒路燈后,擔心賠錢就把車鎖在路邊離開。第二天交警通過車牌找到他,雖然車輛沒移動,但他仍然被認定為逃逸。關鍵看當事人是否主動配合處理事故。
五、賠償金額怎么計算
賠償標準按照最高法院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執行。包括醫療費、誤工費、護理費、殘疾賠償金、喪葬費等。比如撞傷人要賠治療期間所有合理開支,撞死人要賠死亡賠償金(按當地人均收入算20年)。
要注意的是,逃逸者買的保險可能不賠。很多保險公司在免責條款里寫明,逃逸事故不予理賠。這意味著幾十萬賠償可能要司機自己承擔。比如張三撞人后逃跑,雖然買了100萬三者險,但法院判決保險公司不用賠,張三要自掏腰包賠80萬。
重要提醒:
1. 發生事故后立即停車報警
2. 主動救助傷者撥打120
3. 保護現場等待交警處理
4. 如實說明事發經過
5. 配合保險公司調查取證
逃跑帶來的后果比正常處理嚴重數倍。既要賠更多錢,又要失去開車資格,還可能坐牢。遇到事故保持冷靜,正確處理才是明智選擇。如果對法律程序不清楚,可以及時咨詢專業律師。記住,逃跑永遠是最壞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