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傷殘賠償有哪些
# 交通事故傷殘處理指南
## 一、賠償項目有哪些
交通事故受傷后,傷者可以獲得多項賠償。這些賠償包括醫療費、誤工費、交通費、護理費、住宿費和殘疾賠償金。
醫療費按照醫院提供的收費單據確定。傷者需要保存好所有治療相關的發票和收據。誤工費根據受傷導致的休息時間和收入水平計算。有固定收入的人按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,沒有固定收入的人參考當地平均收入。
交通費包括傷者和陪護人員去醫院治療產生的費用。需要提供打車票、公交車票等實際花費的證明。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時間計算。家屬護理的,參考當地護工工資標準。
殘疾賠償金在確定傷殘等級后計算。不同傷殘等級對應不同賠償金額。十級傷殘賠償標準最低,一級最高。賠償金額還受當地經濟水平影響。
## 二、法律依據是什么
處理交通事故賠償主要依據《民法典》第1179條。該條款明確規定人身損害賠償范圍,包含治療費、護理費、交通費、營養費、住院伙食補助費。
造成殘疾的需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。輔助器具包括輪椅、假肢等必要設備。殘疾賠償金按傷殘等級對應的系數計算,最高為當地人均收入二十倍。
法律同時規定賠償標準需要參考實際支出。所有費用必須提供有效票據證明。法院審理時會核查各項費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。
## 三、十級傷殘鑒定標準
2025年起,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改用《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》。新標準將人體損傷分為十個等級,十級為最輕級別。鑒定范圍涵蓋七個身體部位:
頭部損傷包括顱骨骨折、腦震蕩后遺癥等。面部損傷涉及毀容、視力聽力受損。頸部損傷包含甲狀腺功能受損、聲帶損傷。
胸部損傷涉及肋骨骨折、肺功能下降。腹部損傷包括臟器切除或功能障礙。骨盆損傷可能導致生育能力受損。四肢損傷包含關節活動受限或肢體缺失。
體表損傷指疤痕面積達到特定標準。例如面部疤痕超過4平方厘米,或全身疤痕超過體表面積1%可評十級傷殘。
## 四、鑒定標準的變化
舊標準《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》已廢止。新舊標準主要差異體現在三個方面:
新標準增加了精神傷殘評定條款。腦損傷導致輕度智力減退或人格改變可評殘。舊標準僅針對身體損傷。
器官功能評定更細化。例如腎功能下降需滿足特定肌酐值,舊標準只作籠統描述。關節活動度測量精確到度數,舊標準使用百分比估算。
賠償計算方式改變。新標準引入"勞動能力喪失率"概念,十級傷殘對應10%喪失率。賠償金=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×20年×10%。
## 五、注意事項
申請傷殘鑒定需在治療終結后進行。治療終結指臨床效果穩定,通常為出院三個月后。提前鑒定可能影響評級準確性。
選擇有資質的司法鑒定機構。可登錄司法局官網查詢認證機構名單。鑒定時需攜帶完整病歷資料和影像學報告。
對鑒定結果不服可申請重新鑒定。需在收到報告15日內提出,并支付重新鑒定費用。兩次鑒定間隔需超過三個月。
賠償協議建議咨詢專業律師。保險公司可能壓低傷殘等級,需注意賠償項目是否齊全。農村戶口在城鎮連續居住滿一年的,可按城鎮標準索賠。
索賠時效為三年。從事故發生時開始計算,超過時效法院不予受理。涉及傷殘鑒定的,可從鑒定報告出具日起算。
保存所有費用憑證至關重要。包括醫療費票據、交通費發票、護理費支付記錄等。無法提供票據的支出可能不被法院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