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方都是機動車責任如何劃分_雙方車輛都有責任,叫誰的保險公司
《機動車事故責任劃分全解析:5個關鍵點看懂處理規則》
一、兩車相撞時怎么確定責任歸屬
機動車之間發生碰撞事故時,交警會按照法律規定來劃分責任。核心原則是看誰的行為有問題,以及這些問題對事故的影響有多大。法律規定有三個重要判斷標準。
首先是事故當事人的具體行為。比如說有沒有闖紅燈,有沒有超速行駛,有沒有保持安全距離。其次是這些行為對事故發生起到多大作用。比如突然變道導致后車追尾,變道行為就是主要原因。最后要看當事人過錯的嚴重程度,比如酒駕就比普通超速更嚴重。
二、三種常見責任類型詳解
第一種是全責情況。當事故完全由一方過錯引起時,比如在禁止掉頭路段強行掉頭導致碰撞,掉頭車輛要承擔全部責任。這種情況下,另一方不需要承擔任何賠償義務。
第二種是主次責任。當雙方都有過錯時,交警會根據具體情況劃分責任比例。比如前車突然急剎但后車跟車過近,可能判前車負次要責任(30%),后車負主要責任(70%)。這種劃分直接影響后續的賠償金額。
第三種是同等責任。當雙方過錯程度相當時,各承擔50%責任。常見于十字路口雙方都闖紅燈的情況。這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保險公司的賠付規則。
三、特殊事故的處理方式
遇到意外事故時,比如正常行駛被落石砸中導致追尾,這種情況屬于交通意外。只要各方都遵守交通規則,就都不需要承擔責任。但如果有證據證明其中一方存在違規行為,比如超載導致剎車失靈,就要承擔相應責任。
對于故意制造事故的情況,比如碰瓷或蓄意沖撞,法律有特別規定。只要證實存在主觀故意,其他無過錯方完全免責。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報警并保存行車記錄儀證據。
四、事故認定書的辦理時間
普通事故的認定書要在10天內出具。從交警完成現場勘查那天開始計算,包括拍照、測量、繪制現場圖等流程。如果事故發生在周五下午,時間計算從下一個工作日開始。
遇到逃逸案件時,時間計算分兩種情況。如果10天內抓到肇事者,認定書在抓獲后10天內出具。如果超過1個月還沒破案,當事人可以主動申請認定書,交警部門要在收到申請后10天內辦理。
需要做車輛檢測或傷情鑒定的,要等檢測報告出來后再計算時間。比如1月1日送檢,1月15日出結果,認定書要在1月20日前完成。這里要注意檢測時間不計入辦理時限。
五、認定書辦理注意事項
當事人要及時跟進處理進度。如果超過規定時間沒拿到認定書,可以到交警大隊查詢原因。對認定結果有異議的,要在收到認定書3天內提出復核申請。
領取認定書時要仔細核對信息。重點看事故時間、地點、車輛信息、責任劃分等內容是否準確。發現錯誤要立即提出更正,避免影響后續保險理賠。
特別提醒三類特殊情況:涉及人員重傷或死亡的必須現場制作筆錄;涉及特種車輛的(如消防車、救護車)要核實任務狀態;涉及外地車輛的要注意管轄權限。這些情況都可能影響認定書出具時間。
通過具體案例可以更好理解規則。比如張先生和李先生在路口相撞,張先生左轉未讓直行,李先生超速行駛。交警判定張先生負主要責任(70%),李先生負次要責任(30%)。這個案例說明過錯行為的作用大小決定責任比例。
遇到事故不要慌張,要做好三件事:立即打開雙閃設置警示標志,拍攝現場照片留存證據,及時聯系交警和保險公司。責任認定需要過程,不要在現場與對方爭執。
保險理賠時要提供完整材料。包括事故認定書原件、駕駛證行駛證復印件、維修發票等。如果對賠償金額有爭議,可以申請專業機構進行損失評估。
法律賦予當事人多項權利。對責任劃分不服可以申請復核,對保險理賠不滿可以向銀保監會投訴,對賠償協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。要注意三年訴訟時效期。
這些規定看似復雜,其實把握三個要點就能明白:看行為作用大小,看過錯嚴重程度,看證據是否充分。遇到問題可以咨詢專業法律人士,但自己了解基本規則很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