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事故逃逸賠償標準是怎樣的怎么處罰
# 交通事故逃逸后果與責任認定
## 一、逃逸行為會面臨什么處罰
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但沒達到犯罪程度的,公安機關會給予200元到2000元罰款。同時要接受最多15天的拘留。這種處罰適用于事故后果不嚴重的情況,比如沒有人員重傷或死亡。
如果逃逸行為構成犯罪,就要承擔刑事責任。公安機關會立即吊銷當事人的機動車駕駛證,并且終身不能再考駕照。這種情況常見于造成人員傷亡的重大交通事故。
根據犯罪情節的嚴重程度,法院判決會有區別:
- 造成受害人重傷或死亡的,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
- 在事故中負有主要責任且逃逸的,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
- 因逃逸導致受害人得不到救治死亡的,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
## 二、相關法律具體規定
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101條明確規定:
- 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,要追究刑事責任
- 所有逃逸案件都要吊銷駕駛證,且終身禁駕
第99條列出8種要罰款的情形:
1. 無證駕駛或被吊銷期間開車
2. 把車交給無證人員駕駛
3. 事故后逃逸但不構成犯罪
4. 超速50%以上行駛
5. 強迫他人危險駕駛引發事故
6. 強行沖撞交通管制
7. 故意破壞交通設施
8. 非法攔車造成交通堵塞
其中第2、4種情況可能被吊銷駕照。第1、3、5-8種情況可能被拘留15天。
## 三、逃逸方是否必須承擔全責
在大多數情況下,逃逸方需要承擔事故全部責任。這是為了懲罰逃避責任的行為,保護受害人的權益。交管部門認定責任時,會把逃逸作為重要考量因素。
但有兩種特殊情況可以減輕責任:
1. 有證據證明其他車輛存在違規行為
2. 受害人存在重大過失的證明
比如在十字路口事故中,如果監控顯示對方闖紅燈,即使駕駛員逃逸,責任劃分也會考慮這個因素。但這種情況需要完整的證據鏈支持。
## 四、必須承擔全責的兩種情況
只要出現以下情形,逃逸方必須承擔全部責任:
1. 事故發生后擅自離開現場
包括未報警、未救助傷者、未保護現場等情況。即使事后返回,只要存在逃離行為就算逃逸。
2. 故意破壞現場證據
常見行為包括:
- 移動車輛位置偽造現場
- 擦除剎車痕跡
- 銷毀行車記錄儀數據
- 篡改車輛碰撞痕跡
## 五、遇到事故應該怎么做
正確處置流程分四步:
1. 立即停車開啟雙閃
在車道后方50-100米放置三角警示牌。夜間要打開示廓燈。
2. 檢查人員傷亡情況
優先救助傷者,撥打120急救電話。不要擅自移動重傷人員,避免二次傷害。
3. 保護原始現場
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,包括車輛位置、剎車痕跡、散落物等。記錄對方車牌號和車型。
4. 及時報警處理
撥打122交通事故報警電話,如實說明情況。在交警到達前不要離開現場。
特別提醒:
- 輕微事故可快速處理,但必須雙方在場簽署協議
- 遇到對方逃逸要記下車牌,尋找目擊證人
- 自己受傷要先就醫,保留所有醫療票據
交通事故處理關系到法律責任和賠償問題,逃逸不僅不能逃避責任,反而會加重處罰。及時報警、保護現場、救助傷者,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。了解這些規定,既能維護自身權益,也能避免因處置不當帶來更大損失。